Career Advice 名家分享

【醫健最前線】增加護老人手 從「潛在護老者」入手

香港人口老齡化是不爭事實,要持續特區政府「居家安老為本,院舍照顧為後援」的安老政策,預期未來二、三十年社會將需要更龐大的資源來應付。以護理服務者為例,現時主要包括受薪的護老員、自願負起照顧長者的家屬及義工。要增加人手,或可從「潛在護老者」( Potential Carer ) 着手。

自1988年起開展護老者服務的救世軍有鑑於此,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於今年7月中、下旬期間進行調查,共調查了707名「現任護老者」和314名「潛在護老者」。( 註:「現任護老者」是指過去一年有為年老父母及有需要者提供支援的人士;「潛在護老者」指父親或母親健在但現時不需要照顧他們日常生活的18歲或以上香港市民。)

照顧意願高

調查發現「潛在護老者」照顧父母的意願相當高,但期望的照顧模式未必是自己直接照顧。「潛在護老者」在所有「比較願意照顧╱幫助的項目」的願意程度均比較「現任護老者」的為高,而且大部分受訪的「潛在護老者」同意「照顧父母是為人子女的責任」等傳統以家庭為本的孝道觀念。

針對這一點,救世軍認為「潛在護老者」現時沒有需要照顧父母,仍未有機會面對現實困難及限制,加上隨着家庭結構改變,撫養率上升、女性就業率上升、生活成本上升等因素,政府有需要研究如何令這些願意照顧父母的子女能維持至其真正提供照顧、擔當起護老者的角色。

救世軍又認為雖然「潛在護老者」照顧父母的意願很高,但過半數受訪者對「照顧」的想像及期望,未必是自己作為主要或親力親為的照顧者。他們理想的照顧模式,可能較傾向僱請外傭或護理員貼身照顧父母,自己則充當管理及協調的角色。

 

加強人手規劃方面,救世軍建議:

政府服務機構

1.加強人手規劃、積極提升長期護理服務的質及量,並推廣樂齡科技普及化,以及放寬社區照顧服務券可購買的服務範疇;


2.以認證方式規管外傭╱中介公司,並提供培訓及考核予外傭以監管其服務質素;及


3.提供稅務優惠,鼓勵私營公司推行「家庭照顧者友善措施」。

 

1. 提供的護老者培訓課程除教授實務護理技巧,亦應增強管理及協調技巧的知識,例如個案管理等;及 2. 協助護老者重新思考其角色、建立身份認同。

 

 


以上文章刊於《招職》。